中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浅探
杨秀敏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广,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 ,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认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关注阅读教学,选择阅读方法,培养阅读兴趣,强化阅读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如何搞好阅读教学,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应通过学习、交流和探讨、明确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学习有利于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找出在阅读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把握好一些基本原则,为努力提高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而不断创新。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方法
在从事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和感知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语文教学的方法不断创新,但不管怎么改革创新,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任何层级的语文教师,都离不开“阅读”教学。现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谈一谈对中学语文中阅读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里的基本作用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能积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不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不断的塑造中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人格力量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阅读活动的根本价值还在于为成长中的中学生提供精神食粮,不断地补充其营养。因此,教师应首先全身心的沉浸在文章中,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启示,用课文中体现出来的闪光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美好心灵,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并以此来形成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力和意志力。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在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同,教学能力和教龄的差异,尤其对于才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往往容易出现下列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形成 “以教师为中心”,学性缺乏主动性的情况。在中学阅读教学中,阅读的主体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的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以 “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采用谈话的方法,将准备好的问题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猜测已经写好的答案,这种“请君入瓮”式的教学,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
(二)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往往容易出现以讲代读或只读不讲的现象。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在课堂上遇到对学生启而不发的时候,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了,就只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喧宾夺主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
(三)在阅读练习中容易出现本末倒置,以练代读的情况。有些教师认为阅读课的任务就是精讲和多练。只有精讲多练才能弥补因缺少自读而忽视的基础与细节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舍弃了对文章的阅读,舍弃了学生的广泛阅读与积累感悟,阅读训练成了纯粹技术性训练。以这种训练代替自由的阅读,以技法训练代替作为根本的阅读训练,绕过阅读量的积累沉入题海,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违背培养阅读能力乃至全面的语文素质及人文素质的规律,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三、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自己在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因材施教。根据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构成情况,应采取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方式,调动全体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全体学生喜欢阅读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年龄特征,善于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
(二)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的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以提高阅读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此外,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
(三)在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课文教学目的需要去指导学生进行目的性阅读。因此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要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就目的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
(四)给学生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评价阅读效果,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在这里,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并且要求教师要有应有很强的驾驭能力、组织协理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自由的教学心态。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积极探索、独立思考、质疑问难、互动合作、注重总结,有目的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
(一)指导学生抓住对阅读内容中精美语句充分理解的原则。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应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精美语句进行品味。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中的一些精美语句的表达作用、表达方式都要认真消化。
(二)注意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并仔细感受阅读内容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从阅读中去体会如何并获得语感,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际中,充分发挥主导性,让学生在特殊的条件下获得在自然状态中所达不到的效果。
(三)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善于体会和总结实际生活中创造生动语言、语感的原则我们应该明白,任何好的语言都是在社会生实践中产生的,任何生动的语感是在运用语言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去使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根本目的。
(四)突出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和学生的本体地位。学生无论是课堂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总的来说阅读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在学生的阅读活动过程中,必须体现教师的指导地位。而在教师的指导下,也得让学生发挥出自身本体地位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阅读时,应多采用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拓展思维空间。其包括针对所阅读课文的内容先采取美文美读的办法;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的需要,指导学生精要略读;根据阅读内容和特点,指导学生学会默读和精读的技能实践。
总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它对于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更多更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我们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