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于我们

《学习导刊》杂志简介 简介信息: 《学习导刊》教育教研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总参政治部主管,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主办的国家级教育综合学术期刊,国际刊号ISSN 2095-4190,国内刊号CN 32-1832/D,月刊,标准大16开,全国公开发行。主管单位:总参政治部;主办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政治部。该刊教育教研版为是全国教...>>更多

初等教育

您的位置:首页 > 初等教育

论微课对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之作用
文章来源:《学习导刊》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发表时间: 2017/11/7 阅读数:458

论微课对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之作用

吴惠多

摘要:微课是一种采用图像、文字、动画、音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它短小精悍的特征,非常适合课堂教学中使用。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论述微课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给同行以借鉴建议。

关键词:微课;识字;情境

微课是一种采用图像、文字、音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技术,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来讲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的教学方式。微课是建构主义思想在教学领域中具体应用,通过微课能把难讲授或者复杂的知识点拆分为多个系统完整的,有着内在逻辑关系的微小知识模块。微课的时间一般在十分钟之内,资源容量上比较小,时间也很简短。由于短小精悍的特征,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小学生一般都处在6岁-12岁的年龄阶段,认知特点是很难维持长时间的注意,对事物感知以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为主。微课的形象生动的特征,是非常满足小学生的需要。鉴于微课的价值,本文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论述微课对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作用。

1、运用微课,创设识字教学情境

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端。良好的课堂导入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微课具有形象具体生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征,非常吸引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注意力。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创设识字教学情境,把学生引入学习状态之中,激发学生对识字学习的兴趣。

为此,教师应该设计能令小学生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微课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寒流大雪北风》(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这一节课的时候,重点是要教学生识别“大雪、寒流、翠竹、腊梅、苍翠”这两组词语。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播放一个怒吼的北风与大雪纷飞的冬天里,腊梅花儿却纷纷怒放,苍松与翠竹挺立的视频。然后在此教学情境中,教师让学生去启发思考:冬天到了,为什么会刮北风呢,为什么会下大雪呢?这时候学生回忆生活经验,自然也回答出:“冬天来了,强冷空气的入侵,让气温猛然下降,自然就是天气寒冷和大雪纷飞。”这样,通过寓情于景的微课教学情境,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时候,轻松理解这些字词的涵义,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2、运用微课,提高语文识字能力

微课的图文并茂的特征,能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掌握抽象知识。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微课提高学生的语文识字能力。尤其在小学二年级之后,汉字主要以合体字为主。这些合体字的重要特征就是由汉字的偏旁和独体字这两个部分沟通组成。与一年级学生学习的汉字互相比较,这些合体字的重要特征就是笔画比较繁多,字形也比较复杂,字义难度性也比较大,学生学起来会觉得比较枯燥,进而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微课能让教师以形象生动的方法帮助学生去识这些合体字,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识字方法,进而达到教学效率提高之目的。

为此,教师可以制作关于识别合体字的微课。在微课制作上,可以以一个基本字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合体字。如在讲授“清”这个合体字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根据“青”这个基本字,学习其他合体字。教师写在微课视频中,展现“青”这个基本字的图片,然后展现第二张显示有太阳有天气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去思考:“晴”这个合体字,是在“青”这个字的基础上加了什么字做偏旁呢?当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可以点鼠标,让“日”与“青”两个字组合,就变成了“晴”字,所以“晴”这个字就象征着风和日丽。之后,教师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让学生学习“请”、“蜻”、“青”、“情”这几个合体字。教师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些合体字偏旁表义的特征,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应该把字的偏旁设计为醒目的颜色。之后,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些合体字的相同和不同地方在哪里,怎么能又快又好地把这一组字记下来。学生在观察比较过程中,自然发现了记忆这些合体字快捷的办法。这样,通过微课教学,学生不仅轻松记忆了这些合体字,也掌握了一条记忆汉字的规律,识字能力也就这样自然提高了。

3、采用微课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微课具有内容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简单通俗易等特征,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制作是非常简单且容易携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建立微课资源库,通通过微课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打破教学活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在课后,学生可以观看微课资源库中的微课来自主学习。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来观看视频,把握自学之节奏,在反复观赏过程中,能满足个性化学习之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一般是在上课之前预习阶段或者是课后释疑解惑之阶段。在预习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建立的微课资源库,学习新课中需要掌握的汉字结构、偏旁、读音等,对于字词理解上不全面或者有疑惑指出,可以重点留心去关注。这样带着任务与目的去听课,在上课时候去请教教师,能达到教学效率提高之效果。

如在讲述《神奇的耳朵》(小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上)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把一节课需要掌握的生字配上图片与读音,以及象征这些字的视频资料都设计为微课放在微课视频库中。学生在上课之前可以观看微课资源,对将要学习字的音、形、意都有一个初步地了解。当学生在课堂中对一些字词没有理解或者学会,在课后可以在微课视频平台上寻求解答疑惑,解决自己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开展课后拓展学习。由于学生具有学习能力是千秋万别的,对教师学习任务完成进度上也是有所差别。微课视频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拓展的空间。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学有关课外知识,拓展知识面。学生在微课资源中一字一词一句一段的学习,能逐渐提高文字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晓君,李东哲,陈雷.微课程视频制作中的注意引导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08):105-107.

[2]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

360 百度 中国知网